曲塘镇刘圩村居民学校开展“践行文明风尚 共享绿色清明”活动
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,培育文明新风,刘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刘圩村妇联、刘圩村乡村少年宫联合关关工委组织开展“践行文明风尚 共享绿色清明”主题活动。
一、“清明节的来历”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,古时又叫踏青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、扫墓节、扫坟节、鬼节等。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、十月初一的寒衣节,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“鬼节”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。2013年,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二、“厚养薄葬 文明缅怀”
清明将至,群众祭祀活动增多。孩子们携手志愿者对来往的村民们发放“厚养薄葬 文明缅怀”移风易俗宣传材料,积极引导和动员群众绿色祭祀、节约祭祀、安全祭祀,使文明殡葬的意识深入人心,营造了绿色清明、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围,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。
三、“艾草飘香 巧手做青团”
“寒食青团店,春低杨柳枝。酒香留客在,莺语和人诗。”正是做青团的好时候。一大早,志愿者们就前去草地挖艾叶,将艾叶进行清洗、榨汁,倒入纯糯米粉中和面,然后开始制作青团。志愿者和孩子们分工协作,你揉面团、我和馅心,一个个脸上写满了快乐和幸福,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,制作现场到处洋溢着“家”的味道、“家”的温暖。最后将食用油均匀地涂抹在青团的表面。团坯制好后,将它们入笼蒸熟,这便大功告成了。用春天的色彩制作出的青团,让人望之欢喜,食之忘忧。孩子们尝到了自己动手的劳动成果,同时也记下了清明的传统,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节日的气氛。
祭扫是一种形式,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尊重;文明是一种风尚,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体现。缅怀先人,重于心胜于形,告别陋习、崇尚文明是我们共同的愿望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从自身做起,从点滴做起,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召唤,倡导绿色清明新风,争做告别陋习的先行者、移风易俗的推进者、文明祭祀的示范者,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一份力量!
用户登录